淺析中國古代結婚制度的演變歷程
時間:2023-05-07 07:08:09 編輯:宗皓 點擊量:293次
以婚姻為基礎的家庭模式是隨著私有制的出現而出現的,從最早的群婚制到一夫一妻制,婚姻制度越來越嚴謹,這有助于確保家庭的安穩和社會的安寧。我國經歷原始社會、奴隸社會、封建社會、近代社會和現代社會,每個時期的制度都有鮮明的特色。從我國婚姻制度的演變歷程我們可以看到,每一次變革都是隨著政治經濟制度的改變而改變的?;橐鲋贫仁菍ι鐣捕ǖ囊环N保障,主要演變歷程包括以下幾個時期。
一、原始群婚
“其民聚生野處,知母不知父,無親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別?!边@就反映了原始時期,人類群居生活,男女之間的交往沒有約束,沒有固定的搭配,沒有長幼的限制,更不存在父母、兄弟姐妹的概念,沒有社會義務,完全處于一種自然又混亂的狀態,這種最初的婚姻形式持續到母系社會時期。
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,血緣關系開始被古人認可,人類開始學會使用工具,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逐漸明確,氏族開始形成,群居的人類開始因為血緣關系出現小圈子,這個時期,婚配也開始有了限制,只允許同一群體內的成員婚配,并且只能同輩份婚配,直系親屬不可以,父母的概念已經產生。這種婚姻制度后來演變成族外群婚,一個氏族的男子可以和另一氏族的女子結婚,兩氏族的聯姻也對人類的社會活動產生促進作用。
二、一夫一妻多妾制婚姻
人類社會從母系社會過渡到父權社會,男子逐漸處于領導地位,掌管家族的外交等一系列重要事務,女子處于從屬地位,中國自西周建立傳統禮教以后便實行一夫一妻制,其實這樣的婚配制度是針對女子而言,女子只能嫁給一個丈夫,而男尊女卑的社會中,男子卻可以納很多妾。
這個時期的婚姻制度已經較為完備,婚配必須遵守最基本的原則。首先,一個男子只能有一個正妻,即嫡妻,古代對宗法十分重視,正妻的孩子為嫡子,可以繼承家族的財產及爵位,而庶子(非正妻所生的孩子)沒有權利繼承。這也體現妻、妾的尊卑地位。宋元以前,妾一般是地位低下的女子或者是正妻的陪嫁女子,不經過婚姻儀式,可買賣,并且妾不可成為妻,否則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。宋元以后,這樣的婚姻原則開始被打破,嫡庶的區別不再如此懸殊,妾被扶為正妻的現象也有發生?;橐鲆渤蔀楣糯鷭D女的枷鎖,女子被要求必須專一,從一而終,沒有社會地位,男女之間天壤之別?!抖Y記》中記載:“天子后立六宮,三夫人、九嬪、二十七世婦、八十一御妻?!被实劭梢該碛幸话俣鄠€女人,貪圖榮華富貴的女子便會削減了腦袋進宮,卻窮極一生不得召見,這樣的制度又造成多少歷史悲??!
其次是同姓不婚?!段簳?高祖紀》中記載:“夏殷不嫌一姓之婚,周制始絕同姓之娶?!奔赐恍盏哪信豢杉奕?。這條原則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壯大家族力量,規范宗親,聯系外戚,并且當時人們認為娶同姓女子是對祖先的褻瀆,有悖人倫。先秦到兩漢時期一直遵守同姓不婚的原則,春秋戰國以后,同姓婚配屢禁不止,在貴族中常有發生,但人們也逐漸意識到同姓之間的婚配會造成后代畸形和不育。唐朝曾出臺律例規定同姓之間不可為婚。古代時期的同姓與現在不同,古代同姓必定同宗,而后世同姓并不一定有血緣關系,所以到清末時期這一規定被刪除。
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。也是周禮規定的婚姻原則,這種社會的家長制度和包辦婚姻對我國的影響十分顯著,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古代時期婚姻關系成立的前提條件。孟子說過:“不待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,鉆空隙相窺,逾墻相從,則父母國人皆賤之?!逼鋵嵾@條原則有其存在的合理性,古代女子出嫁之前都是在自己的閨房中學習刺繡等,很少有外出的機會,所以由父母打理婚姻也是情理之中。并且,古代婚姻講究門當戶對,媒妁之言無疑確保了兩家的實力差距不大。但這種包辦婚姻還是有很大的弊端,喜好和性格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在不認識的情況下結為夫妻,也必然成為以后家庭矛盾的隱患。
三、一夫一妻制婚姻
中國真正實行一夫一妻制度是從中華民國元年開始,1912年,《中華民國臨時約法》中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。并指出在維持已有婚姻關系的情況下與第三者結婚將構成重婚罪,必將受到法律的懲罰。新民主主義的婚姻制度,提倡婚姻自由,男女平等,很大程度上保護了婦女及子女的權益。婦女的家庭地位提高,社會地位提高,有利于社會穩定,家庭和睦幸福。一夫一妻制度是符合婚姻的本質和規律的,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長,是人類對以往婚姻制度總結的結果,是人類智慧和實踐的結晶。
四、總結
中古古代的婚姻制度多以鞏固男子的權利為主要目的,男尊女卑觀念牢固,婚姻成為婦女的牢籠,“庶人四十歲無子者,許娶一妾?!惫糯映蔀榉毖芎蟠墓ぞ?,毫無社會地位可言。中國古代還多次出現和親,帝王為了穩定朝政,開拓疆土,女人成為男人權勢的籌碼,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間。納妾的制度在中國有上千年的歷史,古代女子之于男人而言就如同玩物一般。經歷歷史變遷,中國終于解決封建時代留下來的婚姻制度的頑疾,一夫一妻制度是必然趨勢,每一個自然人都應受到同等待遇,男女平等,打破歷史的枷鎖,女性應該有自己的社會地位,獨立了人格,不在是其他人的附屬品,女性也不是繁衍后代的工具,愛情的定義被現代文明注重,婚姻理應是愛情的結晶?,F代社會也證明,女人的工作能力不亞于男人,當然體力的天然弱勢不可彌補,但在其他方面女人都表現出強烈的優勢。
在未來的社會中,男女平等定是發展的基礎,婚姻的和諧一定能帶動社會的和諧,人類的幸福指數會不斷增高。
參考文獻
【1】中國古代婚姻制度 李國鋒
【2】《禮記》
【3】《周禮》